New Balance Fresh Foam Tempo X

NB Fresh Foam X TEMPO 跑鞋體驗- 跑鞋狂的NB路跑鞋款初試

跑鞋專區
發表於 2020/03/08 2,290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跑鞋與我

  「今天在自我介紹的最後,你/妳必須跟現在的大家分享一個就連同店同事也不知道的祕密」,這是近期一次公司內部培訓開始前講師對與會夥伴的要求;因為在場就剛好有同部門的同事,筆者腦袋就開始搜尋我有甚麼他還不知道的事、而且是不太屬於隱私或難以啟齒的,最好同時又能跟現場其他店同事的分享相比夠有獨特性! 最後,筆者在自我介紹的最後道出:「我的祕密就是…我現在有超過20雙的跑步鞋!」

  是的,筆者就是個熱愛跑步、更愛研究跑鞋以及親身體驗不同調性的跑鞋品牌/鞋款所帶來的跑步樂趣。本身是位非科班出身的田徑長跑與鐵人三項選手,從高中因為誤打誤撞發現自己對耐力運動的熱情與一點點天分後,就一頭栽入長跑與鐵人三項的世界。十年磨一劍的過程中,因應學生與社會人士身分的來回轉換,雖然競賽的成績起伏較大,但不變的是對運動的熱愛和追求享受運動過程的心境。除此之外,常常看網路上國外最新的原型鞋資訊,或是穿梭在各跑鞋品牌旗艦店與Outlet中心找尋最優惠的偏好鞋款價格,也是筆者從學生運動員時期就培養的興趣XD

  同時,近幾年也因為確立了往運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決心,筆者也透過研究所的進修和可及性高於過往的網路資訊/知識,訓練上能更了解如何去衡量自身的技術與體能狀態,並致力透過輔助訓練讓身體在不會承受過度運動傷害的情況下達到成績進步的目標!而個人職涯目標很單純,最好就是個能試遍各家跑鞋的競品分析或跑鞋開發人員 (遠目~~~)

大專乙組田徑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 2018全大運男乙三千障;得意的點不是成績,而是托學長的大力幫忙而能穿上從美國買到Avanti Boost 釘鞋!
(圖片來源: 陳慶典)

NB 與我

    其實過去在高中大學時期對New Balance這個跑步品牌的品牌記憶點、代表性鞋款的印象都不是很深刻,就大概知道它是在美國還是有相當知名度與市佔率的運動鞋品牌;在台灣似乎也是潮鞋系列優於跑鞋系列的品牌(個人主觀看法)。然而,從大概 2016、2017年開始隨著Hanzo 系列的登場,筆者在台灣長跑界開始明顯感受到台灣New Balance力求拓展台灣路跑鞋市場市佔率的決心。

  除了舉辦接力路跑外,也藉在台灣已經頗有知名度的鞋神三村仁司與箱根山神-神野大地的讓跑者更容易建立起與NB的連結。那段期間也明顯發現穿Hanzo 系列鞋衣的跑者變多了!接著也透過贊助世大運選手張芷瑄、陳秉豐,還有女子半馬賽事,台師大中長跑團隊等,大大提升在台灣路跑市場的能見度!

  接著,去年開始更投入次世代(黑科技)中底的行列推出Fuel Cell系列,雖然筆者還沒有幸親身體驗過,但之前多次逛街時都有去拿起來壓看看Fuel Cell的回饋感受,也感覺到此中底應該有良好的壓縮形變與回彈能力。然後有了次世代中底,當然還少不了碳纖板的加入! 從追求速度的5280到今年比較適合半/全馬的TC (台灣4月即將上市) & RC系列,真的讓人感受到NB投資高表現訓練/競賽鞋款的企圖心!

跑鞋重點部位介紹

中底-蜂巢進化V2

  過去New Balance Fresh Foam系列鞋款的特色就是蜂巢式的中底外觀,經由數據分析後的雷射切割可以達成減震與減重的效果;而NB從1080 V10開始也採用了新一代的Fresh Foam X中底設計,可以從靠腳跟外側處的中底發現此處蜂巢凹洞的形狀比過往更扁長、且中間還有非常細微的孔洞。這樣的設計可以達到更好的結構性緩震與減輕重量效果。 

從側面可看出新一代Fresh Foam X在鞋子的內外側刻紋有不一樣

(圖片來源:筆者)

鞋身與楦頭

  在上圖也可看到Fresh Foam Tempo使用非常透氣輕的網布,靠近足弓處則是有熱貼合的的TPU材質品牌反光logo與編織的補強與外型設計;筆者個人在進行間歇強度課表的時候能明顯感受到此處側面補強對鞋身支撐帶來的幫助。鞋頭的部分則是應該內部有硬質的結構補強來避免被腳趾刺破,同時楦頭的部分則是提供許多寬腳掌亞洲跑者需要的2E寬楦。

  而筆者個人對鞋身印象最深刻的是鞋帶孔設計與綁法的部分。過往比較常見的都是X型的交錯分布;但是,Fresh Foam的鞋帶孔是在X型的交錯後,會在鞋上方再有一個較靠近的鞋帶孔進行縱向的連接。這樣的設計在1080 v10 以及即將上市的 Fuel Cell TC都有見到,或許是這樣的設計能更穩固鞋帶與鞋身。(類似的設計在Pegasus Turbo 2也有見到) 

  

從鞋盒與吊牌上可清楚看到台灣引進的Fresh Foam Tempo是 2E寬楦版本

(圖片來源:筆者)

  

Fresh Foam Tempo在鞋跟處使用硬質的TPU鞋跟杯

(圖片來源:筆者)

大底

  Fresh Foam Tempo的大底表現是筆者個人認為整體評分最高的部位!負責扎實咬住地面、推進身體向前的前足大底採用較軟、較黏的橡膠;正常情況下比較不會磨損到的中足處直接讓中底外露、減輕重量;後跟處的大底則採用比較耐磨的橡膠來提升耐用度。而從鞋底也可以看到Fresh Foam Tempo在中足足弓處也沒有採用嵌入片的設計來追求抗扭/步態矯正。整雙鞋的配置就是讓跑者發揮自身的步態特色

採策略性配置的大底,兼具(前足)抓地力、(腳跟)耐磨度與輕量兼具

(圖片來源: 筆者)

Fresh Foam Tempo的外型與中底路感也很適合當一般的日常逛街健走鞋款! 

(圖片來源: 筆者)

實際上路測試 

  道路

  剛好回台中取鞋的隔天,人稱逢甲操場守護神的台灣女婿-馬來西亞全馬好手陳洪龍要在潭雅神綠園道進行36K的Long Run訓練。因此,就決定要直接在還沒訓鞋的情況下就直接測試Fresh Foam Tempo的表現!

  當天是預計在龍龍訓練最後的1/3再加入進行間歇跑。當天到達現場還是有先穿Fresh Foam Tempo去慢跑了三公里多,說實話Fresh Foam X的回彈性與緩震性還是有超乎我對(偏)傳統中底的期待;當然這種EVA落地後的震動傳遞感是頗直接的,但因為有足夠的厚度加上Fresh Foam蜂巢式的雷射切割,提供了結構性的緩震。所以對筆者個人來說中底的緩震回饋感還算足夠,整個大底的落地感受與抓地力也很不錯

  接著就跟隨龍龍約3'31~3'36/K的配速進行1000~1200*5左右的間歇跑,整體來說在跑間歇速度的鞋款輕巧性與反應都還不錯,在前足推進離地的時候不會有來自中底的助推感,較適合順暢地靠跟腱的回彈力推進後馬上接續收腿與送髖的動作。

初次穿Fresh Foam Tempo落地就直接在道路跑接近5000的配速@@
(圖片來源:麻吉教練)

PU田徑場

  因為初次穿著Tempo就直接在道路上催強度了,所以筆者接下來就直接安排它在操場的間歇跑進行實測。當天因應隔一周的青年盃5000公尺比賽,是安排進行1000m*5趟的間歇,配速為預計5000公尺配速(78'~80'lap), 休息走200公尺回5000公尺起點再出發(約三分鐘)。

因為是實際跑課表時的側拍,無法提供高品質的照片還請大家見諒>(圖片來源:筆者)

  因為今年還未進行過這種距離/強度的訓練,所以前半段的設定是採穩定前進、一圈比前一圈快的戰術來完成。從第一趟出發就發現在以3'20'~3'25'/K的速度前進時,Fresh Foam Tempo的反應與抓地力表現都很不錯!而後面三趟隨著強度升高 (3'15~3'09)與些許的疲勞累積,也需要提醒自已小腿肌肉需要放鬆並靠大肌群來帶動雙腿前進;整體課表執行下來的完成率與感受也都頗滿意,唯一小小的潛在問題是因為當天穿較滑的襪子,在前足的腳趾部分有點滑動、且頂到有結構加強的鞋頭部分造成指甲有點壓迫感。

前兩趟忘記取消自動計圈,因此數據呈現後三趟、最後一趟3'09秒/K (時間13'45~16'54)
(圖片來源:筆者)

後來筆者在完稿前有再進行一次操場的10K輕鬆跑(約4'45'/K),完跑後雙腿的感覺並沒有太多的負擔;結束前想要稍微提速的話反應也是如往常的迅速。

(圖片來源:筆者)

多樣路面實跑感受


   雖然Fresh Foam Tempo的定位當然是適合公路跑或田徑操場進行訓練/競賽的鞋款,但筆者也想測試它在多樣(不平整)路面的穩定性,所以也穿上Fresh Foam Tempo來最近個人很常去跑的高雄都會公園: 一期加二期讓一大圈差不多就五公里,而且一路起伏不斷(一圈海拔差有80多公尺),可以鍛鍊腳的肌力與神經肌肉的適應性。加上第一期園區因年份較久,許多紅磚地面因路旁樹根攏起而不太平整,如果是用輕鬆跑的速度通過可以順便鍛鍊足踝的穩定性(或者是跑鞋的支撐性XD)。


  基本上在這樣的起伏地形穿著輕快回彈路感的Fresh Foam Tempo來跑這種略為起伏的地形是頗享受的,在上坡與下坡都能順暢地維持節奏,基本在通過比較不平整的地形時,鞋身網布與鞋跟杯也能提供不錯的包覆支撐性。有足夠厚度的中底配上大底能忠實傳遞路面路況,同時也能提供足底足夠的保護。唯一Fresh Foam Tempo的大底比較抓不住的就是細沙較厚的越野路面,但越野本來就不在Fresh Foam Tempo的責任範圍內,所以需要跑山徑越野的跑友還是需使用專用鞋唷! 

多樣化的公園路面也能有足夠保護的緩震與抓地力!  
(圖片來源:筆者)

總結能在中短程訓練能同時帶給肌肉足夠保護與訓練效果的訓練鞋款

  整體Fresh Foam Tempo的表現對筆者來說也如同大部分參考的評測報告所述,舉凡包覆、重量、透氣、路感等都是中規中矩/中上的表現。而在大底的橡膠配置與前腳掌的彎折性筆者個人認為是非常的好,加上適度的Drop跟尖差,讓實際穿著Fresh Foam Tempo進行輕快跑至間歇跑的各速度階段都能有好的落地重心轉換!但老實說在科技面上,它有點像是架機體結構與外觀空力設計都已經發揮到極限、但依然是使用舊式代引擎的飛機;在促進運動表現上勢必需要注入更有單位回彈力的中底來來贏得市場!

  同時在商業面上,Fresh Foam Tempo本身可能也會陷入NB選擇多元性與定位重疊的泥淖。光NB內部產品線就還有話題性和回彈力更耀眼、且售價接近的Fuel Cell Propel/Rebel 系列;如果是限縮在追求札實路感與速度訓練的級別,又有亞洲線知名度高的Hanzo訓練競賽系列 ( 台灣目前似乎僅剩 R, T, C , 尚未持續提供Hanzo S)。除非是長線來說接下來Tempo 速度訓練的大旗會由Fresh Foam Tempo扛下,並讓Hanzo 系列退場,否則的確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會有點難以明確區分它們的差異性。

  不過,也有可能是筆者並未穿過Revlite中底的Hanzo系列因此無法明確定義出它們的差異性。焦點回歸到Fresh Foam Tempo 身上,本身除了有特色且可搭配穿搭的外觀外,也有適中厚度與耐用度的中大底;並且提供介於Q彈與札實之間的路感來陪伴跑者確實執行Tempo Run至間歇速度的訓練。歡迎未來想要追求雙可靠與耐用訓練鞋的跑者們一同套上它來趟新鮮(Fresh)的訓練! 


題外話

對比美國NB的網頁,台灣的除了沒有做進一步的分類引導有點可惜外,最讓消費者無法立即連結上跑鞋印象,就是並非提供較直觀的「鞋款名稱」,而是通常是內部才會使用的「型號」。
(圖片來源: 台灣與美國New Balanceew Balance 官網)

參考資料:
New Balance US

New Balance 台灣

Believe in the Run 評測

Road Trail Run 評測

Running Warehouse Youtube影片介紹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